
分別進行有風源淋雨試驗和滴雨試驗,其試驗段截面積和有效容積均較大,同外亦是少見的非標設備,而國內目前也為數不多,依據GJB 150.12—86及MIL—ST D一8IOF標準進行設備設計和研制,因此要兼顧到兩者的特點,作綜合考慮。本方案中由于其涉及到環境模擬技術、流體技術、機械學、結構設計和測控技術等領域,因此,在方案設計中其技術集成度高,存在多項關鍵技術。
一、淋雨與滴雨合一
有風源的淋雨試驗適合于戶外使用而且沒有防雨措施的設備,而滴雨試驗適合于有防雨措施但可能暴露在從上表面凝結水或漏水條件下的設備I。淋雨試驗要求降雨強度≥10℃m/h,滴雨試驗要求降雨量≥280 L/(m·h),在同一箱體內滿足兩種試驗條件,設計上存在一定難度。該耐淋雨試驗系統設計了兩套儲水系統,均安裝于試驗箱頂部,通過電磁閥控制,可實現有風源淋雨和滴雨兩種功能。左降雨水箱安裝位置靠近送風機出口處,用于有風源淋雨試驗,雨滴產生器的滴水頭直徑為0.7 r a m;右降雨水箱位于試驗臺正上方,它用于滴雨試驗,雨滴產生器的滴水頭直徑為0.8m m。兩個降雨水箱分別通過電磁閥和軟管與副水箱連通:在有風源淋雨試驗時,只有左降雨水箱的電磁閥打開,使其單獨與副水箱連通;滴雨試驗時,只有右降雨水箱的電磁閥打開,使其單獨與副水箱連通。蓄水箱和副水箱內都安裝了電浮子,用來控制水位。蓄水箱內裝有3個電浮子:FS3,FS4和FS5。其中,FS3控制高水位,表示蓄水箱進水已滿,FS5指示低水位“缺水”,FS4則指示試驗過程中需要補水時的水位:副水箱內裝有兩個電浮子:FS1和FS2。其中,FS2控制高水位,表示副水箱進水已滿,FS1指示濾網清潔水位。
二、受試面轉換
在有風源的淋雨試驗中,要每持續同定時間轉動一次試件,使試件可能暴露在刮風淋雨的各表面都能接受雨水的沖擊,這就要求試驗臺具有適時旋轉一定角度的功能,這在結構設計和控制上均有一定難度。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設計中由電機、減速機、繼電器、延時繼電器及角度接近開關組成一試驗臺旋轉控制系統,結構如圖3所示。
其功用是使試驗臺能360o旋轉,以保證試件的各暴露表面都能接受淋雨試驗。為了在更換試件的受雨面時不中斷試驗,設計了自動旋轉換面:即在0。,90。,180。3個位置上,試驗臺各停留保持固定時間,然后自動旋轉90。并停在該角度位置上,繼續下一個受雨面的試驗;在270。角的位置上停留相同時間后試驗自動結束。如果試驗中發生故障,可通過手動按鈕K 1進行角度復位。試驗臺在4個角度位置上靜止停留的時間由延時繼電器TM 1來保證,旋轉時間的長短由另一延時繼電器TM 2來調節,0。,90。,180。和270。4個基準角度依靠角度接近開關Q A 1一Q A 4來檢測控制。相應繼電器動作將分別提供試驗臺停留在四個角度位置的信息(高電平),并送往PLC的輸入接口模組,然后PLC控制器通過輸出接口控制電機去完成相應動作,從而實現受試面自動旋轉定位,達到在試驗中每隔一定時問轉動一次試件,使試件各表面都能接受雨水沖擊的試驗目的。旋轉角度接近開關線路連接原理和停留與旋轉延時繼電器線路連接原理見圖4和圖5。
三、溫度調控
標準要求試驗開始時試件溫度與水溫溫差至少10℃,這樣試件內部相對于外面水的溫度來阱會產生一個負壓差,即使試件內部樂力低于水的壓力,用此種負壓差原理能有效檢查試件的泄漏現象,同時設備的重現性也好,又較結合實際,但同時也增加了對系統溫度控制的難度。設計中采用2支溫度傳感器來測量試驗用水溫度和試驗箱溫。前者測得水箱溫度后,將溫度值輸入PLC控制系統的I/O模組,并經PLC控制系統CPU數據處理后輸出移相觸發控制信號(4~20 m A模擬信號),經SCR電功調節器改變電加熱器的加熱相位,以調節試驗箱內的溫度,使試件溫度滿足高出水溫10℃以上的條件。
后者測得試驗箱溫度后,將數據輸人至PLC控制系統的I/O模組,并經PLC控制系統CPU數據處理后,判斷是否超溫。為安全起見,在硬件電路連接上給加熱管通電設置了先決條件:送風機開機送風。即只要送風機未送風,繼電器沒有吸合,交流接觸器因其線圈沒有電流通過而無法接通,三相交流電源加不到SCR電功調節器上,加熱管也就不可能通電加熱。http://www.xintiancheng.cn